童达清整理编辑第1283期80年代的宁国县城80年代,因为改革开放,城乡人民收入普遍增加,对商品需求大幅度增长,县城商品市场日益繁荣。随着县财政收入增长,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,县城面貌有所改观。1984—1986年改造了西津大道,完成了自来水一期工程,兴建了城关农贸市场、小商品市场、巫山商场、新星副食品商店等。1987—1989年兴建了
童达清整理编辑
第1283期
80年代的宁国县城
80年代,因为改革开放,城乡人民收入普遍增加,商品需求大幅增加,县城商品市场日益繁荣。随着县财政收入增长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,改善了县城的面貌。西津大道改造于1984-1986年,完成自来水一期工程,建成城关农贸市场、小商品市场、巫山商场、新星副食品店等。邮电大楼建于1987-1989年,城市开通了自动电话;建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大楼;南山路铺建,宁东北路改造,宁东南路开通。
图为宁国80年代中后期的县城景象,图为南门桥和城市十字街。南门桥东北角是县总工会,西北角是南门桥商店,南门桥商店西侧是城关农贸市场。从远处可以看到几栋建筑:西边是位于城市十字街西南角的宁阳购物中心;东边是城东路南侧的邮电大楼。(图/邢壁瑾,文/赵祖军)
90年代中期的宁国县
20世纪90年代,宁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。1991年,南门桥拓宽工程竣工,县供电调度大楼、农业银行商业大楼、阳城商场、建筑工程大楼、林业办公大楼投入使用,粮食大楼、法院办公大楼已竣工。一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,为山城增添了风采。
1992年,宁国县决定开展撤县设市工作。4月份修订了《宁国县总体规划》,规划了城市发展,建设用地主要向北发展,西南山岗逐步发展。1993年,宁国中心市场投入运营,围绕撤县设市的目标,开辟了城北路,迎宾路铺设水泥路面,截弯取直通车。1994年,慈张线宁国至竹峰段水泥路浇筑顺利完成,城关段3公里水泥路慢车道开始铺设。巫山西路水泥路已铺设完毕,环城西路已建成通车。北苑路和城北路正在建设中。新车站项目基本完成,河理溪复桥即将通车。
从照片中可以看出,宁阳路(慈张线城关段)水泥路面铺设完成,北苑路、城北路正在建设中。(图/胡郁明,文/赵祖军)
龙泉洞
龙泉洞又名窑头洞,碧山位于宣州区水东镇东北八公里,是天然的石灰岩溶洞。南宋九华山法志和尚曾在此洞前建龙泉寺,其名字逐渐显现。开庆元年(1259)邑人徐士鸿游览此洞,曾题诗 “层层怪石几千年,曲折幽幽通趣自然”以抄其景。明万历间徐时聘也曾以“石梯高步银河汉,丹穴深游碧海岩。烛映赤壁红霞闪,烟笼翠沟白云环”赞其洞穴幽深,洞内景色优美。清初施闰章、梅枝凤、梅直、姜安节,乾隆三十七年(1772)黄景仁游览这个洞,都有题诗摩刻。嘉庆《宣城县志》载:“洞口低窄,弯腰蹲伏,其中有平田池沼、田埂鸥鹭诸形,秉烛以游,幽曲深邃。”
清末,由于太平天国战争,宣城人口锐减,龙泉寺年久失修,庙宇倒塌,龙泉洞洞口被堵塞,其名字逐渐不为人知。1978年大旱,当地农民因为寻找水源,偶然发现了洞口,才重见天日。1982年元旦,宣城县政府成立了龙泉洞管理处,对洞内景观进行了重新整理和修饰。
龙泉洞内洞穴众多,规模高敞,曲折幽深,石乳、石笋、石柱、石帽遍布,晶莹剔透,景观奇特。洞内总面积1.2万平方米,分上下七层二十多厅,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地下河。银河、龙宫、彩兽、瑶池、地下宫等五厅已开放约150个场景。龙泉洞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。(童达清)
太极洞
位于广德县新杭镇石龙山的太极洞风景区,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溶洞。太极洞历史悠久,文化积淀深厚,早在明代被著名作家指责冯梦龙被称为“天下四绝”之一,“中国石林”被称为“桂林山水,广德石洞”。1986年景区正式于1986年对外开放,先后被批准为“国家风景名胜区”、“国家4A级旅游景区”、“国家地质公园”、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集洞穴旅游、索道观光、休闲度假、科学实验、会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。太极洞内景观奇特,洞外景色也十分美丽,洞口上下两湖相配,湖岸绿杨垂柳,亭台楼阁点缀,假山、怪石错落有致,尽显江南水乡的魅力。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参观后,兴致勃勃地写下了“真仙境、天地、世界”的赞美诗。(文/周大超)
广德县政府于1984年组织开发了太极洞景区,1986年7月1日正式开放。
1987年初,太极洞天游亭建设期间鸟瞰图,人工湖及游步道设施尚未改造。
1987年底,景区周边、人工湖、游步道改造完成,恰逢周末游客满满。
太极洞旱洞区开发完成,水洞区正在建设开发中。图为游客进洞后返回原路。
瞿硎石室
这张照片是民国时期瞿的石室面貌,原版1937年刊印的《宁国县志》,是县志卷首的风景图,宜我轩拍。
相传东晋(317-420)瞿隐居山门的紫云洞。据史料记载,曲奕本是山门洞中的景观,并非人名。曲的初衷是指古代戟之类的武器,即“磨刀石”的意思。它的意思是像磨兵器一样的奇石。隐者的真实姓名至今仍未知。
《晋书?《隐逸传》载道:“瞿奕先生,不得姓名,也不知何人也。太和末,常住在宣城界文脊山,山中有瞿,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名字。大司马桓温,字元之,桥国龙亢人,东晋权臣,名将,宣城太守桓彝之子,尝往造之,即使见先生披鹿毛,坐在石室里,神无不知色,温柔僚佐几十个人都不可预测,是命伏滔的赞美。居卒于山中。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宁国贡生汪作霖在《建曲之祠》中评论道:“先生之隐,独堪千古。”(程)
山门洞
这张照片是民国时期的山门洞面貌,原载1937年刊印的《宁国县志》,是县志卷首的风景图,宜我轩拍。
喀斯特溶地貌为山门洞,有72座大小岩洞。著名的古岩洞有朝阳洞、紫云洞、涟漪洞、枇杷洞、龙潭洞、灵岩洞,其中灵岩洞古称“山门”灵岩”,俗称“山门洞”。在地质学山门洞是由洞顶两侧坍塌形成的巨大喀斯特溶洞的天然桥,宽约17米,高10米。游客们穿过山中之门,顿觉豁然开朗,别有天地。
山门洞以隐居在这里的古代高人曲而闻名。历代文人墨客吟诵山门诗100多篇。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在宁国生活时,曾游历过山门诗《游山门诗序》和《游山门诗》。
1985年,山门洞被列为宁国县重点保护景区。山门洞于198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3年,朝阳洞石刻被列为宁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山门洞石刻群于2012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山门洞景区于2017年被评为国家3A景区。(赵祖军)
宣城烈士陵园
宣城烈士陵园位于市中心府山头,建有烈士塔,1952年宣城行暑期建成。1996年迁至昭亭路北端云盘山。(奚本金)
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村——江村
建村近1400年的景德江村。据江氏宗谱记载,南北朝文学家江淹曾任宣城太守,其五代孙江韶遍游黄山白岳,择泾西金鳌山下族居,始称“江村”。清代医学家,“人痘接种法”的发明者江希舜,清代经史学家江藩,清代翰林编修江志伊,民国海军将领江泽书、《语丝》发起人、民俗学家江绍源、抗日先驱江上青、数学大师、院士江泽涵、胡适江冬秀夫人等都来自江村。江村古建筑群现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。
上图为90年代末江村水口。下图为江绍源祖居保修堂。(图/江建兴,文/方光华)
宁国古村落-许村
徐村位于西津河北岸,东岸10英里,济川10英里,桥头铺5英里。“许村”标注在清道光五年(1825)《宁国县志》县境地图上。由此可见,许村是宁国自古以来著名的村落。
徐村北靠龙山,西靠新安岭,东靠毛草岭,南靠水家坝村和叶村,是一个朝南、三面环山、一面环水的村庄。据说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,这里有500户人家。1983年地名普查时,徐村有49户245人。
据民国七年(1918)重建的《许氏宗谱》记载,南宋末年,许村许氏始祖许迪从徽州涉县迁至景德县九都胡新塘,元朝初年,许迪次子其祥分迁至宁国县西乡三十三都许村,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。许村的许国忠是明隆庆历任山东邹平知县、浙江省处州(丽水)府同知转知府(1567-1573)。
徐村村前有一对石狮,从其风化程度来看,已有数百年的历史,水库移民运输到移民点后靠移民点。石狮附近有几棵古银杏树,树周3米,树龄应该有几百年。村前有一座老坟墓,高约1.8米,宽约1.3米,厚约0.3米。明朝万历年间。水库移民时,10多人无法上车,只留在库底,墓碑上半圆形碑帽运到后移民点。
许村村前有一座单孔古石桥,是济川至东岸古道的必经之地。桥下小河起源于来龙山,从村北后头坞流出,穿过村庄。徐村有许多水田,主要分布在村前的平地上。依靠上塘坞和树坞的山塘水自流灌溉,大旱时从大河抽水。大河水量大,河面宽,70年代初在大河筑坝发电,全景照片可见河坝遗迹。许村后山场的竹木外运主要靠大河水运,许村渡口的照片中仍能看到准备外运的木排。(赵祖军)
本文选自宣城市政协编辑的《宣城老照片》一书。
顶级复刻,货到付款,质量保证,对版发货,售后五年,添加 微信:AFZF66 备注:时间圈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ayunb.com/5384.html